大象水泥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首都北京筹谋迈向碳中和

   2021-09-24 5790
导读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中国“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至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中国“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至今已满一周年。


2020年,被中国诸多业内人士视为“碳中和元年”。在欧盟、中国率先宣布碳中和的时间表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的目标或愿景。


“国际社会对碳中和的共识,加快了全球能源从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的转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接受采访表示,中国的能源转型需要尽快完成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政策转变,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形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制度保障。


“北京市的碳排放峰值是2012年的约1.358亿吨,不含航空煤油,此后基本呈下降趋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仝德良说,这得益于北京市持续开展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等,北京已基本建立多元、多向、清洁、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全国能源清洁转型的典范城市。


以化石能源煤炭消费为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处二级调研员赵晓伟介绍,北京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5年的1165.2万吨,大幅削减到2020年的约135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由13.1%降为1.5%。2020年,北京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1吨标准煤/万元,比2015年累计下降24%左右。


市场化手段也是促进北京能源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利器。自2013年启动试点碳市场以来,北京碳交易较为活跃,碳配额价格稳健上涨,在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中碳价最高,碳配额累计成交量4286万吨,成交额超过18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北京已进入低碳转型发展新阶段,能源基础条件较好。


赵晓伟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强化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推进“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煤炭消费量将进一步下降,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左右,外调绿电量力争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1倍以上。他指出,为此,北京需要深化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完善绿色低碳财税金融政策,创新能源绿色市场化发展机制,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在谈及推动北京迈向碳中和的能源转型建议时,李俊峰强调了“协同减污降碳”。他表示,北京周边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有条件通过能源转型助力大气质量彻底好转和二氧化碳排放实质性下降,进而推动实现碳中和,可尽快制定能源转型的路线图、时间表。


赵晓伟表示,“十四五”时期,在迈向碳中和的征途中,北京市将加快本地可再生能源电力规模化开发利用,构建以分布式为特征的新型绿色电源支撑体系,并增大绿电调入规模。


在强化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方面,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深化工业节能,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


在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方面,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运输结构、能源结构,大力推动机动车“油换电”,推动氢燃料汽车规模化应用。


“此外,在能源运行管理方面,向精细化、智慧化转变,加快建设智能电力系统,推动供热智能发展,推进智慧燃气系统建设推广。”赵晓伟说。


事实上,中国对“双碳”目标的谋划,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启动。2006年开始,中国实施能源“双控”,扭转了能源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趋势。2010年以后,中国煤炭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基本实现零增长。


中国在2014年倡导能源革命,宣布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特别是对煤炭的高度依赖,并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这些曾经的长远谋划,都为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坚实基础。”李俊峰说。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elephantcement.com/news/show.php?itemid=19719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454777040@qq.com。
 

© 版权所有:北京金秋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41510号-2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