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水泥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步伐加快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关键节点

   2021-05-08 2950
导读

低碳减排已成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词。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历时3年筹备,落户湖北省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主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已具备了开户、发放配额和履约等功能的软硬件条件

低碳减排已成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词。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历时3年筹备,落户湖北省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主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已具备了开户、发放配额和履约等功能的软硬件条件,目前正在为首批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该系统将于6月底正式运行。与此同时,由上海市牵头的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计划于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交易,届时,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将揭开神秘面纱。  


“中碳登”落子武汉  


在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沿线,一座座现代商务楼宇拔地而起,这里的碳汇大厦计划今年内完工,将引进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金融机构。  


自2011年被列为碳交易试点区域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交易总量、总额、累计日均成交量、投资者数量、省外引资金额等主要市场指标方面均位居前列。2016年,湖北省率先启动碳排放配额现货远期交易,为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开创了先河。2017年,国家对试点区域进行综合评审,湖北碳交易中心以排名第一的优势赢得了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的运维权。截至目前,二级市场累计成交3.47亿吨,占全国交易量一半以上。  


所谓注册登记系统,就像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承担了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是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  


据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采用“双城”模式,即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注册登记系统这两套核心系统在技术上已处于试运行阶段。  


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全国碳市场首批以发电行业起步,“十四五”期间,预计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国融证券分析称,根据目前的设计规模预测,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如果考虑到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届时,配额发放量将使我国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  


从试点走向全国  


其实,早在2011年我国就开启了对于碳市场的探索,设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广东、湖北7个试点区域,2016年又启动了福建试点。“碳交易”这个陌生的词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何为“碳交易”?其实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根据2月1日起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政府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的行业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向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分配规定年度的免费碳排放配额。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也就是说,重点排放单位的年度免费配额如果用完了,就需要自掏腰包,在市场上买,反之如果节能减排做得好,就可以把多余的配额出售。  


业内人士表示,碳市场制度设计可概括为五个环节:总量、分配、交易、核查、清缴。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为了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国民经济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行业和机构、企业都需要参与进来,提供可测算、可做计划的参数。其中,初始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式是碳市场的核心要素,从国际市场和国内试点经验看,也是决定市场运行平稳性、有效性,以及减排效果的关键要素。  


期货日报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在碳交易试点区域,碳排放交易总量已占当地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高耗能产业基本都被涵盖其中,各地实施交易后,碳排放降幅比非试点地区明显增加。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碳减排成为各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也是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  


全国碳市场建设将为碳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4月22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在回答关于上海碳金融及相关衍生品领域新探索的记者提问时表示,上海要把碳金融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  


进一步推动银行参与碳金融市场,推广开发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经验,引导更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能够更好地推动碳市场及碳金融体系深化发展。近日,央行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时强调,金融系统需“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  


碳交易与金融产品的深度融合,将带来非常可观的资本,可交易的碳金融衍生品有望迎来井喷。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碳中和债的发行热潮。截至3月27日,已发行和正在发行中的碳中和债券共36只,发行金额超600亿元。  


全球碳金融市场分布广泛,金融产品和工具伴随金融创新发展和传统金融继承,种类多样化。主要包括碳信贷、碳债券、碳基金、碳互换、碳期货期权、碳远期、碳保险、碳理财、碳结构性产品等。  


碳作为大宗商品,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方面都需要期货市场发挥作用。对此,业内有专家表示,发展期货首先要实现现货交易平稳、履约及时,其次是要有人才梯队。  


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碳市场金融创新前必须明确,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碳排量,而不是为了碳交易所盈利,更不是为了交易而交易。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elephantcement.com/news/show.php?itemid=18419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454777040@qq.com。
 

© 版权所有:北京金秋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41510号-2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2号